网站颜色:

包邮 赛博朋克奠基科幻 十三层空间 又名:幻世3 赛博朋克奠基科幻

  • 书名:十三层空间

 

经典科幻电影《十三层空间》原著小说 《黑客帝国》灵感来源 
真实世界诱人却可怕的一种可能
超越时代的赛博朋克鼻祖作品
与书中的爱情、谋杀和脑洞相比
关于世界真实性的思考更让人脊背发冷!  
 丹尼尔·加卢耶
十三层空间
SIMULACRON-3
(在科幻世界译文版首次刊登时译名:《幻世-3》)
原价:(咨询特价)
        “——也许我们真的见过,在另一场人生。”
        ——我脑中根深蒂固的想法是,有一个无所不能的上帝,他将我创造成了这样。我怎么知道他没有做过别的事?或许其实并没有天,没有地,没有延伸出来的万物,没有形状,没有大小,没有地点,而同时他又确保让我认为这些事物都是存在的,就像现在这样?
 
        并不遥远的未来,一家技术超前的科技公司建立了虚拟世界“幻世-3”,通过收集其中的民意数据,为商业公司提供营销策略。然而,“幻世-3”项目的核心成员道格拉斯·霍尔却发现,随着程序的运行,身边出现了许多怪事:先是技术主管神秘死亡、同事失踪;接着“幻世-3”里的虚拟角色闯进了这个世界;再后来,就连他所处世界的真实性也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超越时代的科幻经典,对后来科幻小说的赛博朋克流派和《黑客帝国》等电影影响至深,1999年被改编成电影。
  
大事记
年:《幻世-3》(Simulacron-3)英文原版出版
年:改编为电影《十三层空间》(The Thirteenth Floor)
又名:异次骇客)
                受本书影响拍摄的《黑客帝国》(The Matrix)上映
年:中文版以《十三层空间》之名正式出版

 

美国知名科幻作家迈克·雷斯尼克如此评价本书:
早在威廉·吉布森那本正式拉开“赛博朋克”运动序幕的经典之作《神经漫游者》问世的二十年之前,《十三层空间》就已经开创了“赛博朋克”。
 丹尼尔·加卢耶(1920-1976)
        美国科幻作家,赛博朋克先驱。“考德维纳·史密斯再发现奖”(只授予给早已过世,写下名篇,却在生时未受足够赏识的作家)的获得者。
        他的处女作《黑暗世界》获得雨果奖提名,距获奖仅一票之差。而《十三层空间》(Simulacron-3),早在威廉·吉布森的赛博朋克名作《神经漫游者》面世二十年之前,就已经深切思考了虚拟世界会带来的诸多问题。  
作品鉴赏
        《幻世-3》的一大特色主要就在于其标题上。顾名思义,小说中的世界其实就是一个三重的世界——主角霍尔发明的机器“幻世”中的世界、霍尔本身所在的世界以及最外层的那个真正的世界。
        然而,小说所令人惊叹之处不仅于此,它更加令人深思的是——那个所谓的真实的世界,真的就是“真实”的吗?既然霍尔所在的世界都可以是虚拟的,并且让除了霍尔之外的所有人都无知地生活在其中,那么这个“真正的”世界,为什么就不能是更外面的人所虚拟出来的呢?由此即触发了一系列哲学性质的命题——我们的世界,究竟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为所谓的“造物主”所操控的呢?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自主意识到底存不存在?
        另一方面,小说的剧情也引发了读者的另一重思考。深思之后,读者会发现,加卢耶其实在小说整体上设置了一个扭曲的道德观。作为虚拟世界的操控者——那个真正的道格拉斯·霍尔,他看似扭曲病态的做法,即施虐于主角,那个虚拟的道格拉斯·霍尔,并在最后欲要毁灭虚拟世界的一切,其实并无可厚非。在整部小说中,并没有写道真霍尔在现实中有什么变态的作为。从他的角度看来,他只不过是在玩一个VR游戏,玩输了想要删除存档重新来过而已,就好比如今许多角色扮演或者策略经营游戏的玩家一般,并没有什么错误。而他对于虚拟霍尔的种种施虐行为,就好比玩家在游戏中杀人放火一般,由于没有真正施展在现实中,只能算作“心中的恶念”。
        而看似善良纯真的女主角金克丝其实才是一个真正冷血无情的杀人犯,她只是因为真正霍尔“心中的恶念”便将他的思想与虚拟霍尔调换,使他在“思想上”被杀死了,被虚拟的霍尔侵占了肉身。所以说,深思之后,金克丝其实才是真正的大反派。
        那么现实生活中“心中的恶念”能够作为一种标准来判断一个人的善恶吗?显然不能。每个人其实都有善与恶的两面,判断一个人的本性在于他是将善的一面放在外表,恶的一面放在心里;还是反之,将恶的行为公之于众,将善的一面藏之于心。如果这种道德观被颠覆的话,那么世界或许就会像菲利普·迪克的小说《少数派报告》中的那样,成为一个人人惶恐不安的社会。
        一部科幻小说是否优秀,关键在于三个方面——广度、宽度以及高度。如今享誉世界的科幻小说,无一不是在这三方面上都达到很高水平的。广度可以理解为小说所包含的知识,宽度可以理解为小说所跨越的距离,而高度,则是一部小说所引发的哲学性质的思考。《幻世-3》无疑做到了以上三点。因此,《幻世-3》作为一部优秀的科幻小说,足以流传千古。 
 
作品影响
        《幻世-3》作为一部科幻小说,放在今天无数国内国外的著名作品中并不算特别突出。其层层嵌套宛如俄罗斯套娃一般的世界观在电影《黑客帝国》热映后便已广为人知。而本书所真正令人叹服之处,关键在于本书创作的时间——1964年。在那个年代,距离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电脑的出现还差了整整十年。
        同样,《幻世-3》的赛博朋克式让人分不清虚拟与现实的风格,也比日后被人奉为赛博朋克经典之作的《神经浪游者》(1986)《真名实姓》(1981)以及其他一些作品早了一两个世代。在这样一个意义上,幻世-3作为第一部涉及虚拟现实的艺术作品,能够以如此超前的构思,写出如此一部精巧的作品,还探讨了万物本质的哲学命题,实在令人叹服。
        然而,或许是因为加卢耶的构思太过超前,或许是因为加卢耶常年蛰居新奥尔良而远离当时的美国科幻之都纽约,这部足以被奉为科幻界经典的作品却并不被当时的世人所认可。与其在日后的影响相左,《幻世-3》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从未获得过一次科幻奖项,而它的作者丹尼尔·F·加卢耶,也正如它的作品一般默默无闻,作品始终在一些三流杂志上发表。直至1976年去世,加卢耶都未能看到《幻世-3》被世人所认可。
        直至2007年,考德维纳·史密斯再发现奖才被颁给了这位被忽视多年的科幻作家。这份迟来的荣耀,从其太过超前的因素来看,恰如物理学界的泰斗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而不是相对论获得诺贝尔奖一般,令人无可奈何,却又啼笑皆非。  
热门设计服务商